苏州民间工艺是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风物清嘉,钟灵毓秀,百工技艺,繁花似锦,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艺术资源。民间工艺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使得各种品类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互相交融,呈现出品类的多样性。目前,苏州民间工艺从技艺和取材上,大致可以分为刺绣、织锦、雕塑、绘画、纸艺、编织和其他等六大类。其中,刺绣、缂丝、桃花坞木刻年画、灯彩、澄泥石雕、檀香扇等,在历史上已形成相当的生产制作规模,具有鲜明的江南水乡艺术风格。
民间工艺制品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样显示出了其突出的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商品性。不论是精细雅洁的苏绣,还是驰誉海内外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以及各种充满乡土气息的草编、雕工精细的石刻、千姿百态的灯彩……,都是倍受欢迎的商品。其去向主要是国内市场销售和出口外销两个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愈益迫切,特别是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为对外的商贸、艺术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民间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空间还在不断扩大。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民间工艺是一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体。总的可以归纳为美化、教化、产业化三个方面。
第一,在苏州城乡有着一大批民间工艺的爱好者,他们在参与工艺品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使自己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实现了自我娱乐,自我满足,同时也使自己的艺术审美情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而使这些民间工艺制品充分发挥了装饰实用,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功能。
第二,还应看到民间工艺制作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它的作用意义还在于一方面在生生不息地传承着地方民俗文化,另一方面使广大参与群众通过这种参与提升文化品位,实现自我教育。在当前,开展群众性的民间工艺活动,将使参与群众随着自身文化素养的改善,促使自己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良好的转变。
第三,民间工艺是一个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的宝库。如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镇湖镇,几年前就拥有8000绣娘,绣品年销售额超1亿,全镇人均收入达4500元。同样,从事玉雕、木雕、檀香扇、剪纸、草编等民间艺术品制作经营的私人工场或企业,都面向国内国外的销售市场,经济效益良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苏州城乡的民间工艺生产单位普遍转换机制、重组发展。仅镇湖镇刺绣一条街上,就有300多家前店后坊式的私营刺绣工场。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苏州民间工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缺憾。一是部分品类已濒失传危险之中。如:曾经颇负盛名的'捏相'和'泥人'两类苏州泥塑。据史载宋代泥人'惟苏州极工,为天下第一'。到解放前夕,苏州泥人渐已失传,至上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寻访到两位古稀老艺人安排在工艺美术研究所制作泥捏戏文,但两艺人不久相继病故,因此传统的苏州泥人就此中断无继。又如,曾在苏州东部水网地区广为应用的水乡妇女服饰,是苏州独有的民间工艺资源,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妇女服饰在生活中逐渐消失,如果对这一惟苏州独有的民间工艺资源不加以保护和利用,将是一件令人十分惋惜的事情。二是恶性竞争导致工艺品类质量下降。民间工艺品的制作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艺术质量明显下降,借艺术品之名模仿抄袭,粗制滥造,给自身的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危机。三是浮躁的社会心态影响人们审美鉴赏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受众特别是年轻的工艺爱好者趋少。要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保护和发展民间工艺,除了培养新人来传承技艺外,更需要有一大批热爱民间艺术,懂得欣赏民间艺术的群众。一种艺术如果失去了观众,也就失去了市场,这是艺术的悲哀。
党的十六大把发扬民族文化,扶持对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工艺的保护,提高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意义上来认识。笔者就苏州民间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几条建议设想。
1、要加紧做好失传或濒临失传品种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对于那些极具艺术价值,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品种应该尽可能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对其进行挖掘和研究,对于面临失传危险的民间工艺品种,积极落实抢救措施,从经济扶持、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给予保护和发展,让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2、要把艺术质量放在首位,才能使民间工艺得以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苏州民间工艺品的产销在不断自我调整和优化,民间工艺品的生产组织形式由集约型回归群众型,越来越多的民间工艺从业人员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重新走向民间。一些具有加工生产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乡镇也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本地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建议相关的行业协会订立艺术产品的质量监督制度和技术人才培训考评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劣质产品的生产,使民间工艺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3、要以创新的精神来促进民间工艺的发展。艺术贵在创新。民间工艺同样需要用创新精神来增强自身的活力。苏州民间工艺千百年来得以传承至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历代能工巧匠的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所至,一方面民间工艺师自身必须树立不断创新的理念,不断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为他们从事创造性劳动提供各种便利,并建立各项奖励机制来鼓励、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4、学校教育要加强民族传统艺术教育。建议对未成年人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少年宫和青少年艺术教育机构中增加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的教学内容,开设民间工艺欣赏课,举办民间工艺的讲座和组织民间工艺兴趣小组,一些民间工艺的专业性博物馆、陈列馆应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从小培养他们懂得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间的道理。只有这样,民间工艺才能具备不断拓展的空间,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发展。
5、对民间工艺保护发展的应该从税收减免、增加拨款、贷款支持、放宽工商登记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性的优惠和支持。并且在培养和保护人才方面应采取有利措施,如根据技艺水平和实际贡献自定工艺美术师以上人员工资标准;对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允许自行选择满意的中青年包括子女传授技艺;允许延长工艺美术师以上和确有一技之长技艺人员退休年限等。市政府在规划城市建设时,应确定一块民间工艺品制作、展示、销售的专业街区,并提供优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