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费之雄:评弹现状琐说
【发布日期:2010/10/27】【作者: 费之雄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2006】【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随着时代发展,不少评弹演员正在不断探索,开创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新内容、新形式。不少中坚力量,以其说表的优势,当上了主持人,逗人欢笑的“开心茶馆”(袁小良),讲演并茂的“故事会”(王池良),反映民情的“民生在线”(吴静)等,而幽默闲逸的“施斌聊斋”,更是成了冠名的特色节目。

李刚的“评心而论”,每天现采现编现说,成为苏州市民三贴近的新节目。使我联想起五十年代上海新民晚报那位资深编辑林放,他每天在头版要发表一篇六七百字的时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当他感觉缺少内容时就到街上走走或找个人聊聊,一会儿有了素材可以借题发挥。李刚他主持正义,深入现场,说公道话,打抱不平,时时处处事事站在公正立场上为群众解决现实问题,不少内容会送上门来。

天天有这么多丰富多采的正宗苏州话“连餐夜宵”,我就养成了看完李刚、施斌节目才睡的习惯。

一次,一位老友对我说:“高博文、周静的《珍珠塔》值得一听。”我说听老书,又是长篇没有时间啊!他认真地说:“其情节细腻程度,新老说噱穿插,充实提升,可谓达顶了——至少得听-回!”我从其言,那知这响档一挂牌全给联票包下了,满字牌天天挂,我是加了角牌凳听的,所说果然!

我以前听书往往以专场,中篇为主,一场听完了事,然而扬子江自编自演开设夜场,即使高价也吸引外地赶来的,我与不少听客都是冲着他的书艺和现代史的,也坐得住。

评弹与其他文艺一样,都具有审美教育知识娱乐四种功能。各种对象,各取所需。不管传统书目,还是现代新编,一部书各人各说,内容相仿,表达各异,只要是精品,不愁无听客,甘愿听戤壁书!

苏州电视书场已开播三千多期,编辑殷德泉等执著勤奋,为评弹艺术传播做了不少实事,节庆演出,常办常新,各式流派联唱,名家访谈,书戏小品,精品新品层出不穷。

一些港台和远方朋友到苏州来都想品尝一下评弹的滋味,走在观前街玄妙观附近,弦索叮咚,各种唱腔从三万昌,采芝斋茶室里传出。如果有兴泡上-杯茶,就能让游客直接感受一下吴侬雅韵的风采了。

自从数字电视开播,增设了苏州评弹的专业电视台,更可随时收听新老节目,整天的评弹节目足以满足书迷的要求,给外来客人和新苏州人随时随地收听,带来了方便。热心书迷还建立了评弹网站,对收集资料、联络信息、推广宣传也起了积极作用。

据闻邢晏春、邢晏芝兄妹正在改编排演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评弹版),这种新的尝试,也定会受到欢迎。

全国各地以当地语言,以其说表艺术而形成的曲艺不计其数。评弹,果然是故事生动,还在于语言婀娜动人,苏州话与评弹同样是苏州人的骄傲。盛小云被选为全国曲艺协副主席,更说明国家对评弹之重视了苏州评弹被评为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弹被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唯独苏州评弹如此荣享高名,独负盛誉,确也难能可贵。

一次与高博文共餐,我说《百家讲坛》听众广泛,易中天、于丹之所以风靡当今,说明群众需要历史知识、需要传统经典和精神文化食粮,可否吸收其某些成份,他“唷”了一声说:这可要相当学养才行啊!

近日听到评弹团副团长周明华开讲吴史演义故事,为吴文化传播开创新局面,我与爱人大为感奋,为之叫好。同时也使我联想起,在二零零二年提了以苏州当代书画力量,强项出击,做强做优,“描绘古往今来大苏州的”建议。

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人物事件人文景观风物民情,何尝不可各用以编成开篇和短、中、长篇书目。以苏州的品牌评弹和苏州话语言艺术辉映苏州、传神苏州。这一主题岂非大有作为!我们翘首以待更多的评弹艺术家,百舸争流,各显神通,走上更多的论坛讲坛书坛让评弹艺术再展辉煌!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