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公告代邮 传真速递 协会大特写 旋转舞台 江南茶话 大师访谈录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徐卓人:吴歌《孟姜女》东渡记
【发布日期:2010/10/27】【作者: 徐卓人 】【来源: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阅读次数:2184】【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姻缘,千里咫尺

二零零七年金秋,苏州阊门充满浓郁民俗风情的葫芦街上,踽踽走来一位日本老人,老人体格硬朗,眉骨竣毅,眼光从一个个门牌号上匆匆掠过,忽然,身边的随同说:到了!

一声“到了”,让老人兴奋异常,跨脚走进这套闹中取静的公寓,老人见到了已是双鬓斑白的民间文艺家马汉民。

“终于找到您了!我叫渡边明次,这次来,是为了寻访《孟姜女》!”

渡边明次的到来,使老马兴奋不已,这是一个令他崇敬的名字!此前渡边明次已经在日本编撰出版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孟姜女》,更让老马心头一热,这原是他耗费极大心血抢救出来的一部长篇叙事吴歌啊!

不需寒喧,毋需客套,两双异国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握手之间,老马感受到了对方的力度,见到了对方额头晶晶的汗珠。

渡边明次,一九四一年生。二零零二年在日本一所高中当了三十年教师后退休。因为热爱中国文化,便千方百计突破了大学招生的年龄障碍,自费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学习汉语。年的留学生涯,给了他巨大的中华文化营养,先是的梁祝传说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为了写就日文版的梁祝著作,他亲自到中国个省市的十七个梁祝传说的遗存地探访,最终写出了大学论文《梁祝故事真实性初探》。作为“海外寻访‘梁祝’第一人”,渡边明次回到日本后,在日本侨报社的支持下,在东京成立了梁祝文化研究所,并完成了中日双语本《梁祝故事真实性初探》、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写作,并将中文本《梁祝的传说》翻译成日文,完成了“梁祝三部曲”,均由日本侨报社出版。

《梁祝》的开端,使渡边明次彻底迷恋上了中国民间爱情传说故事,第二个,就是孟姜女。孟姜女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日本对她却甚为陌生,优秀的文化遗产,如果同根同源的中日百姓能共同享受,那是多么好的事情!这是渡边明次的真实心愿,也是他的原动力。

于是,他再度来中国,开始了《孟姜女》的资料收集、实地采风、寻访专家和文本研究。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故事说的是秦朝时期,秦始皇投入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逃避官府的追捕,四处躲藏,误入华亭孟家花园,无意中撞上了孟姜女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结为夫妻。然而新婚三日,万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半年过去了,万喜良音讯全无。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孟姜女惦记丈夫,就启程到万里长城寻夫。一路上吃尽千辛万苦,谁知到了工地后才知道万喜良已经累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的消息,孟姜女伤心地痛哭起来,直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忽然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将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最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丈夫的尸骨。

孟姜女的故事在中国的流传范围很广,山东是故事的出发点。最早见《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五四九年)的记载:齐将记梁在莒国战死,齐侯回来,在郊中遇见记梁之妻,使吊之。次见的是《檀弓》:引曾子的话:“杞梁死,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既而是山西、陕西和湖北的流传:三国时,曹植始言杞妻哭崩梁山。直隶、京兆和奉天的流传:《同贤记》有“燕人杞良”的记载,直隶古北口有姜女祠。河北三海关有孟姜女庙。河南的流传:《北辕录》载,宋代雍丘的孟庄有范郎庙,并以蒙恬配享,表示她哭崩的是秦的长城。湖南和云南的流传:说孟姜女寻夫有“踢一脚来哭一声,万里城墙齐齐崩”的话。还有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等,都有着普遍的传说故事。

然而,江苏苏州的孟姜女故事是最后起、然而是最具势力的。原因是苏州版本不仅将故事主人公万喜良的出生地定位在此,还有着孟姜女寻夫沿途发生的系列要素交织一起的孟姜桥、兴贤桥、小脚桥、浒墅关、白鱼、银鱼等等传说,更因有着完整唱出了《孟姜女》的镇湖歌手姚永根,和发掘、整理、编撰、出版了长篇叙事吴歌《孟姜女》的民间文艺家马汉民。

因此,渡边明次要不远万里而来,他要会一会比他长了岁的老马,读一读老马的《孟姜女》,走一走故事发生的每一座桥、每一条路、每一个“关”,听一听民间故事津津乐道的传说故事,他像一块海绵,渴望获得流布在吴语地区的孟姜女资料,果然,他觅到了知音。

两位老人促膝长谈,彼此都沉浸在《孟姜女》的故事中,真的是太投入了!

发掘,幸福与哀伤

《孟姜女》历经千百年经久不衰,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孟姜,孟姜为了爱敢于与强大的暴力抗争,智勇双全,战胜了无穷无尽的险阻,一个弱女子,孤身万里跋涉,为爱情而不惜殉情,。孰不知,唱出这位美丽女子的不幸遭遇的,却是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太湖边的渔民,他的名字叫姚永根,绰号“醉酒永根”。

姚永根生于一九一零年,是苏州镇湖上山村人,因晚年右眼失明,就有了“瞎子永根”之称。

上山村位于伸入太湖的半岛镇湖,村民亦农亦渔。湖边人善唱山歌,平时摇船、捕鱼、莳秧、耘稻乃至谈情说爱,都伴以歌唱,独对独唱,歌声悠荡,你应我和,抑扬一片。从小就跟随祖父、父亲及村中歌手学唱山歌的姚永根最喜欢的就是这部《孟姜女》。

一部《孟姜女》,跌宕起伏,环节错综复杂,此前也有人唱过这部作品,然而在姚永根眼里,觉得平铺直叙,不够味,不生动,太平铺直叙,那个受苦的女子孟姜女,心里有许许多多事与话都没有说出来,实在委屈她了!许多年里,他就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因此每遍从他嘴里唱出来,总是不同,不是情节重新安排了,就是唱词改了,情感节奏的变化更是一波三折。夏夜纳凉,场头上人们挥着蒲扇,坐在竹凳子上,围着他,听他引吭高歌,村民们又惊叹,又佩服,不少人为之流下了对孟姜女的同情泪,他就很有点小得意,相信自己改着唱、唱着改的孟姜女肯定最好!渔村地处偏僻,又无别的娱乐生活,《孟姜女》就成了上山村人的最爱。姚永根每天要独酌独饮,一边喝小酒,一边思忖《孟姜女》,常常一喝就喝高了,十几年下来,便嗜酒如命,“瞎子永根”变成了“酒醉永根”。然而塞翁失马,醉了酒,却使歌更好,酒酣时的姚永根唱起《孟姜女》来竟滔滔不绝,宛如若行云流水,美妙清新,常常还是脱口修改,灵感纵生,在不断加工、不断润色中,让歌词有了朴实的叙说,有了生动的描绘,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也有了爱憎分明的逻辑结构,也有了情感的抒发,于是,这部《孟姜女》就在姚永根的“肚皮中盘来盘去盘熟了”,在数十年的酒酣中被修改得炉火纯青,成为了定稿。

姚永根这位满腹珠玑的民歌手,生活于偏僻的太湖之滨,唱了一辈子的山歌,却是在他的垂暮之年,才被发现的。

那是八十年代初一个晚秋的阴郁天气,太湖边姚永根那间破落的老屋里,第一次走进了苏州城里的客人,他就是民间文艺家马汉民一行。老马钟情民间文艺,尤其对吴歌痴迷,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始在农村寻访吴歌了,有一天,东渚的一位老农民告诉他,镇湖有个醉酒永根,唱山歌很了得,尤其能唱全本《孟姜女》!老马听着,闻风而动,立即让他带去镇湖寻找姚永根。沿着太湖湖岸一路问去,就在上山村边,他们找到了姚永根,永根正在卖糠虾(一种小虾),衣衫褴褛,形若乞丐。听说是苏州城里有人来“收山歌”,永根慌得说不出话来,因为,这一辈子孤苦零丁,从无人问津,他的歌只是唱给太湖听的,唱给渔民们听的,到了晚年,劳动力丧失,穷得“嗒嗒滴”,哪还会有人对他感兴趣呢?寂寞孤凄的生活中,他就只有拿歌哼给自己听了。现在突然来了城里的人听山歌,一时竟发呆了,后来听说还要将他唱的《孟姜女》写出来,这才使他激动起来,高兴地说:“好!”

那天是姚永根的亲戚接待了城里的来客,大概是在亲戚家里,还能享受到几口老白酒,趁着酒兴,永根打开了话闸,才发现,他很健谈,谈着谈着就唱起来。他唱得很风雅,很斯文,然而唱到沉痛处竟热泪盈眶。是啊,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心曲的吐露呢?姚永根的亲戚说,老人有着多年的胃出血,所以让他禁酒,今天他是高兴了!看着老人体弱多病的样子,老马决定立刻动手,重点抢救这部《孟姜女》。初次见面,老马将姚永根所唱的录音回放给他听,当他听到自己的声音时,那份高兴劲儿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他只是一遍遍重复:“嘿,唱的,是我唱的!”年龄徒然减轻了二十岁!

姚永根很快被接到了苏州城里,安排在一个招待所住下来,老人不曾想到,他这个穷乡僻壤的糟老头,苏州的专家们竟将他当成了宝,为他剃了头,请他洗了澡,换上了老马和另一位民间文艺家金熙他们送的衣服、鞋袜,供他吃供他喝,每天还通过文化局补贴他元,还有文化局、文联的领导穿流不息来看他,为的什么?就是为的《孟姜女》,为他爱了一辈子的歌!只可惜,毕竟年岁高了,两千多行的歌要他一口气唱出来,是困难的了!马汉民珍惜老人健康,仅每天上午录音,其它时间全让老人休息。可老人哪肯休息,总是翻箱倒柜似的思考着孟姜女的命运。

姚永根决意要将他的《孟姜女》留下来,留给世人。他搜索枯肠,冥思苦想,每天唱一些,老马他们就耐心地用录音机一点一点录,听不懂的地方,便由永根的亲戚和柏金星翻译一下,令人振奋的是,只二十多天,就完成了《孟姜女》的全部录音,这部庞大的叙事吴歌,就这样被记录下来了!

完成了录音的永根是多么兴奋,老马也非常喜悦,他感谢永根,知道他连苏州园林都没进过,就特别陪他游历了苏州有名的虎丘、留园。然而就在这天深夜,永根胃病发作,吐血不止。翌日清晨,老马他们要将永根送医院,永根却对老马说:“自病自得知,我要回家!”老马有些担忧,而许多话又不便出口。永根却会意地说:“我还会来的,不是说好,还要给浙江、上海的专家们唱吗?”

姚永根生活确实贫困,但精神却富裕着,作为一位杰出的民间歌手,马汉民看到了他的价值,不仅对他的生活在尽可能到范围内给予照顾,对于他的作品,也是做到“科学记录,慎重整理”。老人吐血后,老马很不安,一边配了许多药给他,一边日以继夜地将录音翻成文字。为了保持“原汁原味”,他将每一唱句中的语气助词全都一一变成了文字,直到目前,10盘磁带,每一唱句都能对应文本。这不仅是对歌手的尊重,更是民间民族文化工作者所必须尊循的准则。马汉民所搜集的《孟姜女》后来在几次吴歌学术研究会上,都被誉为“采风范本”,由于以吴语忠实记录,才更具备了学术研究的价值。发现是重要的,而忠实记录更是至关重要!

不多久,永根真的回来了,那日老马家的门被砰砰地叩响了,老马开门一看,是永根!只见他满脸憨笑,怀里还抱着一只毛色靓丽的芦花大公鸡!永根指指芦花大公鸡说:“我已经养了它年啦!今天抱它出来送给你了!”他没有好的礼物,只有一只报晓公鸡,老马发现了他,他不忘情。

永根说的愿望并不遥远。鉴于《孟姜女》的不同凡响,苏州市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苏州日报》社以及上海文艺出版社等派出的专家多人,前往镇湖参加《孟姜女》长歌考察会,姚永根精神振奋,引吭高歌,连续唱了《万喜良落难姜家后花园》、《孟姜女过浒墅关》两个章节,震动了在场所有文化人,以及镇里乡里的干部。相隔个月后,一九八三年春,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在苏州召开第次吴歌学术讨论会,《孟姜女》又作为重点篇目参加讨论,而此时的姚永根已经病得不轻,胃出血对他垂老的身体带来了致命的伤害,但他得到邀请后,坚持要抱病到会上去演唱,苏州的专家于心不忍,他说:“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很感激你们拿我肚子里的山歌记录下来。我死了也瞑目了!我这辈子就是为《孟姜女》活着,离开了山歌,活着又有什么意思么!”他从床上挣扎着起来,赶到会上,连续唱了《孟姜女》的主要章节,电视台为他专门进行了录音录像,他的身影苍老憔瘁,他的声音微弱深沉,但目睹着,聆听着,不由让人心灵震颤,感触而泪下。与会者无不承认:“这是一位台柱子式的民歌手!”

当年的深秋,永根的胃病再次复发,住进了镇湖医院,老马闻讯心里很是难过,当时正适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钱舜娟主任到苏州,老马拉上了她,冒着滂沱大雨前去镇湖探望。看到永根的形容,老马有种不祥的预感,为了慰籍老人的心灵,老马又打开录音机,让他聆听自己的录音,老人抚摸着这“盒子”,舒一口气说:“好了,好了,有这个小盒子,孟姜女就不会被我带到黄土‘公社’去了!”是的,作为《孟姜女》这部力作的最后一位传人,姚永根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为民间文学宝库留下了这宗宝贵遗产。

这年十二十一日,姚永根与世长辞。

就像春蚕一样,他将丝吐尽了,然后,默默地离开了人间。

《孟姜女》:中国与日本

一九八三年春,由镇湖民间歌手姚永根演唱的《孟姜女》,经马汉民记录成长篇叙事吴歌,于一九八七年陆续在《中国歌谣报》、《民间文艺季刊》、《上海文学集刊》等报刊登载发表,并选入上海文艺出版社《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

《孟姜女》全诗故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尤以抗暴力、反徭役、忠贞于爱情的主题凸显,人物栩栩如生,语言鲜活流畅。长歌采用了大量排比、比兴、比喻以及叠句、衬词,一气呵成表达了孟姜女的命运遭遇。同时,保留了姚永根一悲三叹的歌唱基调,听来犹如从远古飘来的天籁,朴实而具沧桑感。 

《孟姜女》一经问世,就好评如潮,专家们认为这是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中最具震撼力的作品,它的情节和语言,都与其它长篇吴歌不同,有着突出的社会色彩与文学色彩,故事完整细腻,艺术氛围浓烈。具有“耀眼的光芒”,是民间文艺的瑰宝。周巍峙先生曾对吴歌作过精辟的评价:“人民的心声,民族的情节,国家的瑰宝,世界的奇芭。”《孟姜女》再一次生动地印证了吴歌的价值。

是的,《孟姜女》是历代先民共同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不仅融入在了本民族的血脉中,更随着吴地文化艺术的气息,代代传承。与此同时,其艺术魅力渐渐地传到国门之外,日本的一位学者被感染了!他就是渡边明次。吴人将孟姜女演绎得故事更加逼真,人物更加鲜明,故事的发端与结束全部“落脚”苏州,可见苏州人对孟姜女的命运是关切的,其审美的取向有着鲜明的吴文化特征,为此,渡边明次亲睐苏州。

为了寻找《孟姜女》,渡边明次从二零零五年开始数次赴中国考察,这位花甲老人到达了中国十一个省的二十七处孟姜女遗址,行程达六千多公里,其中包括到苏州寻找到马汉民。

二零零七年金秋的那次相遇,对渡边明次帮助巨大,在老马的热心帮助指点下,渡边明次得到了老马的《孟姜女》,听到了老马亲口讲的故事,到达了孟姜女故事所涉及的所有地方,他是怀揣着丰厚的孟姜女资料和图片返回日本的。

我们无法祥述渡边明次老人在日本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是如何做着研究、甄选、翻译及编辑工作的,总之,在今年开春第一个春雷响起时,他已经完成并出版了长达五百多页的《孟姜女口承传说集》。

《孟姜女口承传说集》一书由日本侨报社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山东省齐长城、江苏省浒墅关、河北省山海关、陕西省铜川、山西省曲沃县等中国各地流传至今的关于孟姜女的传说、遗迹、遗址,还收录了关于孟姜女的民间歌谣和几百幅相关图片,并点评了中国关于孟姜女起源的研究论文。在这六十多万字中,选自苏州的作品超过了全书的三分之一。老马的《孟姜女》则是全文选入,同时还收进了马汉民的《长篇吴歌〈孟姜女〉研究提纲》及歌手姚永根的介绍。

孟姜女研究专家、铜川日报社长黄卫平在《孟姜女口承传说集》序言中指出,渡边先生对孟姜女传说的研究,对国际间的交流很有意义,也是对世界民间文化宝库的一个贡献。日本侨侨报社总编辑段跃中指出:“渡边先生对中国文化进行着持续、积极的研究,这部著作与他的‘梁祝三部曲’一样,都会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日本侨报社出版的首部日文版《孟姜女口承传说集》首发式,于二零零八日下午在东京举行。宾朋满座,蓬荜生辉。中日民间文艺家们的双手,握在了一起。

是的,苏州也许还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存,正处在被湮灭的境地,《孟姜女》的应是一个生动的感召。

 
版权所有: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技术支持:苏州普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