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立在开幕式上祝词

图二 中国一级工艺美术师方翠英(左)和苏州市残联副理事长、肢残协会主席俞奕合影

图三 方翠英的十字绣《双鱼嬉水》
《沁园春·雪》、《五牛图》、《比翼双飞》、《幽谷佳人》、《蕉美人》、《红梅报春》、《年年有余》、《丰衣足食》、《七个小矮人》、《侧面女郎》……这些出自中国一级工艺美术师方翠英之手的32幅大型“十字绣”,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赞叹。9月25日下午,苏州市残联副理事长、肢残协会主席俞奕,苏州市文联副主席胡韵蓀,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立,副主席卢群、张雷、陈秋生、俞涌、柯继承,名誉主席潘君明、马汉民,顾问朱洪、张昌颐,副秘书长郁岚、吴文康、臧寿源,苏州市大众文学研究会会长张瑞照,苏州市民间音乐研究会会长王连昌,苏州市民间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朱文茜、任志明,苏州市民俗博物馆馆长宁方勇、研究员沈建东,苏州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戈春源,苏州市文化馆创编美术部主任、副研究员怀念,相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长袁中平,苏州文学艺术网总监徐苏利,苏州民间文艺网站技术总监诸家瑜,苏州知名民间文艺家章维伟、卢招娣、薛金娣、卢军、周萍、李兴荣等应邀出席了由苏州市残疾人活动中心主办的“庆建国六十周年华诞方翠英十字绣作品展”。苏州市残疾人活动中心主任彭建伟主持了开幕仪式。
身残志坚的方翠英,1942年生于苏州,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荣获优秀中华文艺家、中华当代文人名人等称号。她自幼酷爱工艺,19岁高中毕业后,先是在家“女承母业”,做绒线挑花等外发加工,此后进苏州通草堆花社正式学艺,在堆花社,她光画书签就画了五六年。遂又转向布艺,继承了苏式布艺传统,作品“开心娃娃”荣获“山花奖·中国民间工艺优秀奖”。退休后,她迷上了十字绣,刚开始绣的都是手帕般大小的小玩意,随着作品在各类艺术展中展示并获奖,特别是被评为中国一级工艺美术师,作品被有关部门认定为“一级珍贵艺术品”后,“瞎做做白相相”的“小来来”,变成了办个展的“雄心壮志”。“赶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自己的首个十字绣展,作为献给祖国60华诞的礼物。”为了这个梦想,2006年她就开始忙碌起来。在选择题材中,“艺术性强”是她唯一的标准。
十字绣采用的是十字格布,和一般传统苏绣相比,虽然针法不多,只有全针绣、半针绣、钩边这3种,然而由于绣制图案不是画在绣布上,而是要对照画样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绣出来,还是很吃功夫的,特别是像人物写真、国画这类对颜色、光影等要求高的作品,要在十字绣中完美表现出来,难度是更大。“越是难的做起来越有劲头”,方翠英就挑准这两类题材“下手”。人物写真中,“人物开相最难,特别是要在绣布上绣出‘眼神’,最吃功夫哉。”(方翠英语)一幅《蕉美人》,一位身穿红黑筒裙头戴竹笠的少女,倚在翠绿的芭蕉叶上,神情怡然;另一幅《侧影女郎》,表现的是一位妙龄女郎沐浴在窗口射进的光影中。“光是笼罩着女郎的光影,就从深到浅用了黑、黑青、紫色等四五种颜色,足足做了个把月。”方翠英说,“这幅十字绣从3年前就开始绣制,断断续续一直到今年初才完工。”
意蕴十足的“十字绣水墨画”《幽谷佳人》,凸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是白云的画作,做了一年多辰光,最烦。”方翠英在每天一针一线“爬格子”的过程中,逐步把国画这样的题材搬进十字绣。由于十字绣采用的是比较规则的绣法,要表现出国画中墨色的深深浅浅、若有若无,相对来说难度更大。为此,她反复揣摩国画中的用笔特色,《幽谷佳人》在绣制时就用了50多种颜色的棉线,为了绣出山、兰叶等边缘处的墨色,她每绣一针就要换一种色线。在国画题材的十字绣中,她还先后绣出了《红梅报春》、《五牛图》等。
在这次个展中,最大的作品是《沁园春·雪》和《比翼双飞》,规格分别为77X137cm、89X96cm。据悉,方翠英接下来的另一个“宏大计划”,就是绣制一幅尺寸更大的《清明上河图》。(文/图 诸家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