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文化部和苏州市政府及市文联的部署,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从2006年起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普查阶段性工作。为此得到了苏州市政府的表彰,今年6月11日,被授予苏州市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多年来,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普查工作等方面,起步早成效显著。早在2003年,该协会就在苏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领导下,组织民间文艺骨干和相关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城镇乡村,走街穿巷,登门访问民间艺人,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历时二年有余。通过普查,不但发现了一批民间手工艺术的传人和年轻的民间艺术人才,而且将一些濒危、冷僻、鲜为人知的民间艺术品种,如笺纸、苏南花烛、昆剧木偶、蟹八件等,也普查出来了。还有些新兴的品种,如粉笔雕、蛋壳雕、木板拼画等,经过普查和展示,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他们基本摸清了苏州手工艺术的家底,之后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编写出版了《苏州民间手工艺术》一书,该书图文并茂地融汇了我市80个大类的民间艺术品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制作技艺、代表人物,开创了集我市民间手工艺大成的先河,在2006年首届苏州市阅读节“优秀地方文化读物”评比中,该书还被评为“十佳优秀地方文化读物”。
为了扩大宣传,引起人们对苏州民间“非遗”的重视,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06年5月1日率先开通了“苏州民间文艺”网站,这一举措得到了国内各大网站和央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全国各城市开设的首家民间文艺网站,对传承、发展苏州民间艺术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央电视台还专程采访了这一网站,并在2009年7月22日“探索·发现”节目中播出。“苏州民间文艺”网站的开通,在全国民文界,乃至新闻界也引起轰动,得到了海内外一批知名民间文艺家和学者的深切关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在来苏考察期间,得知苏州的民间文艺家自办的网站开通后,连声赞道:“民间文艺的宣传也进入了高科技!”回京后,冯骥才就点击观看,之后经常“登陆”,关注着这个网站的发展与成长。
三年来,市民文协会在不遗余力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特别重视对现存资源的整合,团结民间音乐和花、鸟、虫、鱼、石艺术人才,以及民间游艺从业人员,新组建了民间音乐、花鸟虫鱼石两个分会,还先后成立了民间艺术演示总队(下设民间小吃第一分队、民间小吃第二分队、民间艺术演示分队、花鸟鱼虫石分队、民间游艺分队等)。每年,协会都要举办一次全市性的民间艺术节,组织会员开展各种表演献艺、作品展览之类的活动,组织参加各种全国性的大型的艺术品博览会,在全国第八届“山花奖”评比中,一举夺得了国内22个民间工艺品最高奖中的4朵金花,得奖数遥遥领先于全国其它城市。协会还主动为会员提供展示和交流艺术的平台,且帮助和指导会员提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在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一些会员被评定为全国、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些会员单位成为了'非遗'保护示范基地。今年6月11日,又有会员宋水官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传承人,会员单位御窑澄泥堂列为市第三批非遗保护示范基地,隶属协会的吴平国乐团和西部民间缂丝厂被列为市非遗代表作名录扩展项目。 (苏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