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档案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画家。1942年生于天津。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其作品《啊》、《雕花烟斗》、《神鞭》、《三寸金莲》等获全国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等10余种文字,海外出版各种译本30种。
2007年6月23日,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护人、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水墨诗文”公益画展在苏州博物馆新馆拉开帷幕。此次展出的作品为冯骥才两年来绘画创作的精品,画展的意义超出了画作本身———展出画作义卖,所得将全部用于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苏州画展圆了我的梦” “我有三种身份,文学、文化和绘画,作为画家,这是我第一次到苏州。”作为作家,冯骥才成绩斐然,作为一名画家,冯骥才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日本绘画大师平山郁夫说:“他对宋代绘画的摹写与精心研究,磨炼出扎实的表现力,并与作家本来的创造力相结合,奠定了‘现代文人画’的风格,开拓了独特的中国画世界。”
此次来苏办画展,冯骥才显得很低调,“苏州的民间美术密集且水平相当高,反映出吴地文化特有的本质,自从文人画开创以来,苏州便是中国绘画的巴黎。我在美国和国内各大城市都办过画展,这次能到苏州来办画展,内心诚惶诚恐,但终于圆了我的一个梦。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我的画能留在苏州。”
据了解,此次公益画展分别在南京江苏省工艺美术馆和苏州博物馆新馆举行,共展出46件作品。
卖画只为抢救民间文化
2005年,冯骥才发起创立了我国第一家以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为宗旨的“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基金会成立以来,相继组织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襄助了云南甲马、北方草原民居和贵州民族民间美术遗产的全面普查。
冯骥才通过卖画筹集资金,至今已创作并义卖了300余幅作品。“我是一介书生,能奉献的只有我的书画。”他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文化自救”。据他介绍,这次展出的作品在来苏之前都已售出,所得资金将全部用于抢救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遗产。
苏州文化保护工作已成体系
苏州是冯骥才常来的地方,他所做的一个重点项目就是苏州的桃花坞年画,所以谈起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冯骥才并不陌生。
“近年来一直关注着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苏州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冯骥才说:“我曾到太湖边的古村落做过调查,发现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很好,这主要是政府的思路清晰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加上苏州有一些相关组织在实实在在地做事,我认为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已形成了体系。” |